说是读书笔记,不如说是一篇精神病患者与自己的访谈记录
初始这本书还是在初二,那时候我正在抱着学Java的书或者是像《时间简史》那样高深的书,那个时候也偶尔会对心理学之类的东西感兴趣吧。说起来兴趣,我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来鉴别是不是喜欢,唯一的依据就是我的感觉——“诶这个好像有点意思我要学学看”。当时正是书荒的时候,同学就推荐了这本书给我,不过那时候还是第一版,还是地摊上十块一本的盗版书。不过看了几眼之后并没有当回事,而对于其中的一些篇章还是有着一些记忆。
大概也就是几周前,书荒了,之前买过的那本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因为没忍住瞄了一眼结尾,顿时觉得知道了结局再看中间就没啥意思了,于是就假装读完了。“接下来看什么呢?”我问我自己。《三体3》太吸引人,一旦看起来的话就会忍不住,没办法好好上课了;《文学少女》第二本看到了一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繁体中文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啊(别问我为什么不买简体中文的,我会受刺激的)。于是突然想起来了这本书,X宝一查好像出了新版,于是果断买买买!
这此算是第二次看吧,里面有那么一两篇我记得很清晰,比如那篇《雨默默的》。这本书说是国内首部什么精神病访谈类书籍,其实看过之后我觉得这样说并不负责任。那之中有精神病人,也有一些很神奇、我们无法理解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人,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他们,同样是人类,他们应该是作为一个有别于我们的特殊群体吧。好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总之不是那种普通意义上我们所认为的那种病态。其中有几位患者我还是挺喜欢的(其中多数为女性),像是《雨默默的》中那位能看见不同颜色的女主人公(暂且这么称呼吧),亦或是《飞禽走兽》中那位会根据感觉把别人看成某种动物的女主,再或者是《真实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方式来探寻真实的那位女主,还有好多我忘记出自哪些篇目的女主们,我觉得都有一种莫名的萌点?我也不清楚,总是就是很喜欢她们这一类的人。
因为整本书故事太多,我就不一一剧透了,有兴趣的读者们去某宝吧,21还包邮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精神病人的观点好像也挺正常的,以至于我一直在质疑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哪个才是正常?(估计我也离入院治疗不远了2333)我作为一个人类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说起来的话我也是有些偏执的吧,引用现在高中班主任的话说“我是那种价值观不是很健全的那种人,面对权威会去质疑,然后用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来作出判断。”之后嘛,忘记了,因为是用某种不正常的手段从我爸和班主任的微信交流中拦截到的(没错中间人攻击,这难不倒我),因为没有保存所以只听过一次,还不确定记住的是不是原话。反正我是对此表示不认同。大家都说人是一种群体活动的动物,而我觉得我更喜欢单独呆着,或者只和我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同一时刻只与一个人待在一起,我不会把所有我喜欢的人叫到一起的,那样反而会让我感觉更不舒服。所以当我不得不在人多的地方呆着的时候就会想办法隐藏自己,当然每次都失败,恩,因为体型2333不过隐藏不了自己还是有另一种办法的——伪装。学心理学干嘛?当然是用来骗人啊!于是我就有了好几副面孔,可以根据场景自由的切换,但是这不是精神分裂,至少我觉得我还没到精神分裂那种地步。
。。。。。。
好吧不写自己了。把自己解剖玩还要拉出去给大家看,简直太不忍心了。所以整本书看完之后带给我的就是那个问题的思考,我到底正不正常?其实这个问题想开了就是无意义的嘛,正不正常都是别人或者自己给某个东西的一个判断而已嘛,正常与否又能于你我有何影响?对与不对,已经做了的事情你改变不了;好与不好,你也没办法去决定未来的事情。心理学真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而且作为观察者的角度看别人,时间长了自己的内心总会有些许膨胀,无端的自信和自大便是来源于此。
周五放学前老师找我谈大学要去哪,你问我我问谁?从小到大我从来没给自己设定过目标什么的,之前有尝试过时间表之类的东西,但是很不凑巧都失败了。可能是我命里克这些东西。引用物理老师对我的一句评价:我不会给自己压力。这个我认同,我更喜欢自由自在,凭感觉和自己的意志做事情。我觉得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吧,只是物质条件不允许我这么做。所以我每天都会很不情愿的去学校写作业或者干一些不乐意干的事。不过现实就是现实,这样的现实造就了现在的我。如果我能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事,不肯定不会去学校浪费时间,一定会在家里码代码或者折腾折腾什么黑科技之类的,但是也就不会在学校里认识那些对现在的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所以即便生活再怎么不如意,再怎么不顺心,要么学会苦中作乐,要么成为大家眼中的“精神病人”。我选择前者,却向往后者。现实中还有许多我牵挂的人和事不让我选择后者,那些事本与我无关,但是我就是要管,就是要挂念,因为那些事是关于我最重要的朋友的,我不想失去他们,也不想伤害他们,只要能留在我身边就好。
有时候自己就像是个小丑,为了取悦别人而伤害自己,可是与小丑不同的是那不是取悦,是想尽办法的挽留。而别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人。也许他们不会理解他们自己在你心中有多么重要,也许你在他们心中只是一个眼熟的面孔而已。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而你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了,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精神病人的那种矛盾是一种孤独感。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尽力维护着那种孤独感。经常是处于一种挣扎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拒绝。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地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哪怕会后悔,也是继续坚持着去抗拒,而且矛盾到嘴里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这么一说我好像确实有精神病?啊啦啦我要疯啦2333
文章发布了几分钟之后,我又找了找相关的文章,偶然看到2014年4月的文章,也是我发的,那会刚好初二嘛,看到了这本书。连接参上,看完了如果有些失望请别打我
后来者注:初二写的太丢人了,各位请移步Lofter自己翻吧
【读书】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Ver2.0 由 天空 Blond 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 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许可协议授权之外的使用权限可以从 https://skyblond.info/about.html 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