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会考了啊,但无丝毫紧张之意。今天放学还去顺路看了看我这个顽固的甲沟炎。用来矫正的道具也终于从塑料贴片变成了钢丝。用钢丝把弯曲严重的甲床通过物理方法撅过来,全程无麻药。这又是动刀子又是插钢丝的,我估摸我这个甲沟炎治好了,我对于肉体上痛苦的耐受能力应该能长进不少。
于是顶着时有时无的痛感,我来做文章了。原因是这两次作文才在及格线上晃荡,实在是忧心忡忡(语文会考怕不是要凉)。我的语文成绩可是全靠这作文成绩顶着,不抓住可不行啊。于是废话少说,赶紧开始写吧。
这次的写作灵感来源于考前重温的少女与战车,目前复习到了第八集。除此之外还打算复习一遍青春波纹和冰果还有丹特利安的书架,可能时间会不够用吧,那就再说了。虽然已经看过很多周目了,但是每次看还是有不少心得与体会,还有思考。接下来我将以议论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 2018.01.09 夜
今天看到少女与战车这部作品,其中各个出场队伍所在的学校令我想到了一个在我耳旁很少提及的词——学校文化。在少女与战车中,各个学校都蕴含着真实世界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例如圣葛罗莉安娜女子学院所代表的就是喜好红茶、举止温文尔雅的英国;桑德斯大学附属高中代表了开放的美国;安齐奥高中代表了在二战时期光荣的拖了希特勒后腿打仗不行吃饭行的意呆利;真理高中则是完全的苏联形象;黑森峰女子学园就是典型的认真而严谨的德国人;而知波单学园嘛,就是日本了。而主角所在的大洗女子学园则是更多的野路子。
一个学校一个国家,这学校必定渗透了不少来自其对应国家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一看就明白他代表的国家。例如最早登场的圣葛罗莉安娜女子学院,爱喝红茶、举止优雅、言语中透着一些高傲,这便是不列颠民族的典型象征。制作人所塑造的形象,与我们脑中的英国绅士和不列颠民族的影像重合了,便是如此的效果。其他的学校也是如此,就连深处戏内的主角们,也对桑德斯的开放和friendly感叹连连。这些正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而类推现实,我所听到的更多的则是所谓“班级文化”——学习氛围的代名词罢了,似乎与我说的学校文化丝毫不相干。
我们再退一步说,说的通俗一些,所谓学校文化就是你一说某个特点,就能使人联想起某个学校。哪怕说是负面的联想。比如说西城区倒数的学校,必能能让人想起一些吊车尾的学校,我初中毕业的教院附(初中部现在已经没了,变成三十五中的小学了)便是其中之一;再说起来作业多,我所听闻的学校里,十三分(我总是分不清楚十三分和十三中,唯一能区分的便是十三中高中部就在我家隔壁),总是听闻那里的学生家长叫苦连天的说自己家孩子经常写到夜里几点几点的——这些都是我母亲和邻家街坊聊完天告诉我的;再说管的比较严的,在我所知晓的为数不多的学校里,牛栏山一中便是这样——也是根据朋友的描述在脑中所假想出来的印象,一方面是住宿在学校,管的方面从学习到生活,给人感觉自然会严一些。而要说起哪个学校的老师不好,那恐怕是除了四中八中之外,无一幸免了——因为我不认识四中八中的学生啊。现在想来,毛主席那句“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还有称“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无论何时、走到哪里都是适用的吧。
而想要塑造一个正面的学校文化,恐怕上述这些人是最大的阻碍——因为他们占着领导的位子,因此什么事情都要听他们的——太把自己当人看了。你来自基层,你知道基层想要什么,可是他们觉得你说的这些都是针头线脑,与他们心中的伟大事业风马牛不相及。举一例便是:学生与领导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而你作为学生,向来与领导较为亲近,于是你想做点什么,就去找了领导。见了领导,大家一聊,你才发现你想的是如何从细微之处慢慢改变糟糕的事态,而他们想的是怎么样不让事态变得更糟。你列出了一堆能够改善矛盾的点和可行方法,而他们则在心中构思着一套纷繁复杂的公关计划来息事宁人。矛盾出来了,权利又在他们手中,听着他们“现在不是顾及那些针头线脑的时候”这样的说辞,于是你只好妥协。这是在生活中相当常见的一种情况。
学校要做课本剧展演,我们一群高三的人盘算着把我们先前领导看了都说好的剧本再演一遍,可谁知任课老师们突然杀出来,说是影响学习。于是节目就被砍掉了。其实也开始我也不愿意掺和这件事,毕竟一说演节目就要排练,一排练回家就晚了,我也不高兴。但是想着既然学校要邀请全校同学和高一年级全体同学的家长来看,我心说练就练吧,于是也就动了真格的了。结果这任课老师一折腾,啧。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要论这事的对错,莫约也说不清楚。这里说到目的这个问题了。
Q: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要是让十年前的我说,必定是要说“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将来赚大钱。”如果现在在要我说的话,答案是“享受生活。”不过答案的改变并没有动摇我家长口中之于我“学习好”的评价。而这答案转变的原因,就要值得细说了。在说我之前先说一说少战。在第八集之前我们和西住美穗一样对于输掉比赛就会废校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在第八集中诸位被困在赛场上的大型建筑中准备放弃时是这样说的:
头一回出赛 能打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战车道不是战争
应该有什么东西比胜负更重要才对
有什么比赢更重要!
我来到这个学校..遇上了大家..
才头一回知道了战车道的乐趣
这让我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和战车道
所以我以这份宝贵的心情结束这场大赛
而学生会的目的呢,就是想让美穗带领大家赢得全国赛以此保住学校。这有点像我们的高考,不过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被告知:如果你在高考中失利,等你的就是死。我也听过这样的话,并且身边有些长辈对此话深信不疑。我常在想,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虽然没能解决全人类的温饱问题,但是生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就算是去搬砖,也不会走到令人饿死在皇天后土之中的境地吧——我认为,人在当下,总会有所出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不再仅仅局限于种地和读书上,人总会有他闪光的一面,哪怕是善于不被人发现地偷东西。因此我也就很反对一些把高考看的很重的人,毕竟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条支线,除此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路可选,凭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你自己愿意拿命去考试,可还有我这样想要更加细致的体会知识,感受智慧的人呢?我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想要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去服务我的爱好,用爱好造福人类。只看到高考分数的你又凭什么要求我努力呢?
所以这个时候就到了怀疑高考合理性的时候了。我就明确告诉你,我是支持高考的——除非有一天因为超自然原因,中国的学生突然锐减一半。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而像发达国家那样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化发展,必定是要占用很多资源的,而中国人有那么多,国家在财政上也要有所权衡,不可能无限制的往教育中投钱,固然它很重要,但它不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因此类似大波轰的高考就成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每个人分得同等的资源(当然,事实证明每个人分得的资源是不平等的),然后通过高考来筛出符合条件的学生。听起来就像是撒下一片种子让其自己生根发芽,然后十二年后再来测量他们的各项指标,选出合格的。听起来是很棒的解决方案,不是嘛?呵,资源的不足迟早是要引发竞争的,更何况在中国,教育资源是如此紧缺——据目前而言,国家已经投入很多钱去改善教育的基础设施,但是实际上在偏远山村,那里的教育设施比城市中最差的设施还要差上不少,而至于那些钱是否真的全部用于建设,这里不进行议论。我要说的是,在高考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让学生面临比在社会上还要大的竞争压力,其带来的摧残,不言而喻。但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总比舍弃一部分人,让另一部分人享受优渥的教育资源要公平的多。
正因如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校园中,学习成为第一要务,这何谈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呢?再加之某些人太把自己当人看,雪上加霜。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口和发展水平。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而发展水平较低。为了让这样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正常运转,自动化水平也没那么高,就决定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岗位是需要人来做的。而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又严重,这些人口都是无法作为劳动力的人口,需要依靠国家的其他劳动力去养活,这又是一群人。因此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人口和劳动力,这些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上面我说的人口锐减肯定是不现实的,发展水平不到位。因此教育改革便就此催生,将教育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死板的照本宣科,知识实际操作起来,收效甚微罢了。毕竟观念在头脑里根深蒂固,素质教育永远比不上文化课,仅此而已。
如此一来,我们发现这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于是就个人而言,我们需要自救。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寻么一条更加优化的使用资源的方式。毕竟学校里面那么多人,老师的方法只是一般方法,通用并不一定优秀,这便是道理。无论目的是高考高分,还是要欣赏沿途的风景,能够合理而高效的运用所能够到的资源,这才是生存之道。同样,对于学校来说,教育局发配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你用它来做什么才是关键,是撑升学率,还是建设学校文化呢?大势所趋还是逆流而上?答案在你心里。
题外话:看新闻发现谷歌跟教育部签下合同,投资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事业,将自家的tensorflow推销出去。于是我就恨啊,我怎么这个心急,来早了一步。
随便写写 45 & 考前小论 由 天空 Blond 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 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许可协议授权之外的使用权限可以从 https://skyblond.info/about.html 处获得。
我国低端人口较多,所以需要清理23333另外,把教育资源分配给整天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城里学生,是不是对那些艰难贫困却好学上进囿于教育资源缺乏无可奈何的山区孩子的“不正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