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去中心化随笔】聊一聊为什么要去中心

January 15, 2021 • 瞎折腾

越发觉得「随便写写」这个系列有点太随便了,而我意图撰写的这个系列又颇有一些相似的主题。所以单独搞了一个系列叫做「去中心化随笔」。

本系列将围绕「去中心化」这个概念,记述我的一些见解与想法。其中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也许过几年之后再反观这些文章,可能就是彻头彻尾的谬论。好在我无所谓对错,只想于当下分享想法。

本文作为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将粗略的讨论一个问题:我们(互联网)为什么需要去中心?

最近随着比特币汇率突破4万美元,去中心化与区块链这两个名词似乎又火了起来,以至于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去中心化」这个关键字,返回的结果中一定会有「区块链」这样的字样。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地让我感觉到了一些不适。

我是2000年出生的,也许在更早的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互联网最开始在襁褓中的阶段——我是在一些书籍中了解到的——那个时候如果你想开设一个网站,甚至都不用购买服务器,可以直接用家里的电脑,只要24小时开机就可以作为网页服务器了。在那个IPv4资源不紧张(人人都是公网IP)、互联网十分宽松自由(没有过多的审查)、所有人都对新鲜科技具有一种良性的好奇与探索(几乎没有人滥用)之下,催生了现在的一系列科技巨头。我现在常常想,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特征,或许就是一开始建立之初的那种开放与包容:你可以自由的与其他人共享信息,也可以在互联网中建立自己不为人知的小圈子,而这种自由的底线则来源于人们心中的道德与价值观。

配图1-互联网对比.jpg

人人都可以作为服务器提供信息,这就是去中心的想法。后来互联网参与者越来越多,为了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我们构造出了NAT,用于在不同的网域之间转换地址。但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和你分别处于两个子网中,那么我几乎很难直接通过IP地址连接到你。这一点在主机联机游戏中可能更常见一些:有时候在PS或Switch上与好友联机,通常会遇到好友在线但连接失败的情况,这种时候除了网络质量不佳,还有可能是NAT导致的。另一方面由于硬件的发展,为了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我们有了专门用于处理用户请求并提供响应的硬件,并称之为服务器。同体积的服务器与家用主机相比,服务器更善于计算,并且更适合集中化管理。例如大型数据中心,一个机柜可能就有十几台服务器,一个机房好几十个机柜;而谷歌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这种规模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当然这种规模的需求一般人可能也不会有)。

由于前述的种种原因,个人自己维护服务器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互联网与也趋于中心化:大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因此相比个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盈利,而更多的盈利也更利于购买更多的资源,这种循环的效率可以在当今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史中体现出来。实际上,就连我个人网站所部署在的服务器,我至今都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我的网站服务器也是租用的,商业公司负责维护大规模的服务器,尽管总开销很多,但由于规模大,因此平均到每一台服务器上,维护的成本要比个人从0开始要便宜得多。

这种中心化的商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审查。审查本身无处不在:你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了一些令自己不适的言论,尚且能接受的就一扫而过,接受不了的、过于激进(相对于个人的接受能力而言)的,或许就会选择隐藏或屏蔽他。这就是一种审查,这种审查来自于个人,影响范围也比较小(只针对自己),因此通常是可以容忍的。但另一种来自权威的审查就相对难以容忍了:例如前些日子比较热闹的美国总统推特被封。虽然我不了解其具体言论如何,但我觉得一国的总统多少并不会直接发表鼓励或煽动暴力的言论,要不然早就被国会弹劾吃牢饭去了。另外一种则是比较严格,或者说控制欲比较强的版权审查(也就是常说的DMCA Takedown),抑或是来自于政府的对不利于自己利益的言论审查。这些审查在我看来还是不太能够接受的。

来自于平台的审查,可以选择其他平台来躲避,实在没得选还可以自己搭建。实际上我就是为了躲避来自网易Lofter的审查,才单独搬出来建立了独立博客。但是对于来自政府的审查,通常是强制性或法律法规性质的审查,一般而言除了移民或比较极端的地理性移动,其他方法难以躲避这种审查。因此才需要使用技术上的方法,即意图通过去中心化来躲避审查:单一中心的应用很容易被法规或强制性审查关闭,而去中心的网络则难以被完全关闭,也难以被追溯源头。

对去中心的需求除了躲避审查之外,还有资源或数据的共享。资源放置在单一的网站上,几乎没有冗余性可言:假如我的网站因为一些不可抗力而毁坏(例如服务器所在的数据中心炸的连渣都不剩),而我的网站又没有别的备份。那么日后想要在访问我的网站,别说曾经文章里的图片,就连以前的文章都不能访问。而就我个人而言,将网站部署或同步在世界各地的多个服务器上,经济上多少有些不现实。因此这个时候去中心的存储(例如IPFS,或者更接地气的BT协议)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对于第三种需求,应该是贴近于开篇所说的,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相关的需求,即信任方面的需求。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至于其上的数据是否公开,取决于具体实现:例如BTC实现的区块链,每个区块上的交易数据公开透明;而XMR则注重隐私,除了区块上的交易记录有加密,同时每次交易还会发出等金额的假交易来迷惑追踪者。至于区块链的用处,不一定非得是记账,但区块链本身的性质如同账本:不可篡改、工作量证明、持久化保存。其中工作量证明是通过参与者挖矿或类似的行为,投入一定的运算,在时间上保证难以篡改(寻找区块需要大量运算,恶意的攻击者需要垄断全网一半以上的算力才有机会成功),并易于验证(单点参与者可以利用HASH函数轻易地验证一个已有区块的正确性)。区块链这种去中心的方式是为了解决中心化权威不可信的问题,它从技术上保证了系统中没有单一的权威被信任,而是通过所有参与者投入的运算共同构建一个可信链。

综上所述,对于去中心的需求产生了两种去中心的应用:一种是以BT、eMule为代表的,专用于共享数据的区中心协议;另一种则是以持久化存储某种记录(小量数据)并消除权威信任的。

-全文完-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去中心化随笔】聊一聊为什么要去中心天空 Blond 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 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许可协议授权之外的使用权限可以从 https://skyblond.info/about.html 处获得。

Archives QR Code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
Leave a Comment

4 Comments
  1. 随着网易、微博、知乎、公众号各种平台日趋恶化,相信个人博客会迎来第二波高潮(前提是建在国外服务器上)

    1. @沉舟侧畔希望如此吧,能够更多的人期望并愿意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 wys wys

    网站没有备份,有快照啊?

    1. @wys快照,我记得之前去过Internet Archive做过几个。只不过在更大尺度上的数据,例如一部50GB的蓝光电影,如果依靠中心化的服务器的话,存储的开销是非常大的。所以那种资源大多数都是通过BT分发。当然了,考虑到网上流传的蓝光电影什么的都是盗版资源,在大多数国家建立可以公开访问的服务器,轻了说你的服务器运营商会接到DMCA投诉而关闭你的服务器,重了说人家可以根据这个DMCA法案起诉你的